标题:Photosynthesis of a Photocatalyst: Single Atom Platinum Captured and Stabilized by an Iron(III) Engineered Defect
第一作者:Nicholas J. Anderson
通讯作者:Mary Jane Shultz
研究成果:
SACs催化剂的合成通常是利用衬底上的缺陷来稳定单个原子。由于其本身的性质,缺陷位置不受控制且不均匀,从而导致单原子和原子团簇的混合。利用缺陷工程控制缺陷位点的位置和制备均匀的缺陷位点,这可能会控制原子的锚定点,扩散和随后的稳定性。选择一种能稳定高能面的掺杂元素会导致掺杂剂在高能面中的定位,而超微粒子就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超微粒子,其小面由高能晶面组成,高能面包含很少的原子,且与Gibbs−Wulff结构相一致。因此,掺杂原子具有有限的掺入位点,支持合成相对均匀的掺杂构型作为工程缺陷。在本文中,作者使用非常小的(<2 nm,称为超纳米)二氧化钛作为底物,使少于500个的配位单位、结构、尺寸和表面位置可重复。然后以Fe掺杂剂作为工程缺陷位点,用于单原子Pt的光沉积和稳定,从而形成一种杂化的、高活性的光催化剂。
亮点1:Fe·TiUNP粒子为SA Pt的捕获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简便的平台。铁掺杂剂缺陷不仅具有捕获Pt或其他令人感兴趣的SA金属的潜力,而且可以抑制光生电子向水的转移。因此,在脱氧水中辐照Fe·TiUNP可消除·OH的生成和随后的均相反应。而光生电子在Fe位点的定位及其对更多电负性Pt的吸引力支持捕获靠近Fe位点的Pt。
亮点2:相比于TiUNP或单独的掺杂剂作为光催化剂而言,在TiUNP上进行Fe掺杂和Pt沉积可获得更高的催化效率。0.017 Pt-Fe·TiUNP(含有Pt约2%的Fe·TiUNP)在60min内降解的甲醛是对照组Fe·TiUNP的4倍。最有效的光催化剂含有原子分散的Pt:0.17 Pt-Fe· TiUNP。然而,增加初始Pt浓度超过约0.4 Pt:TiUNP将导致Pt NPs的形成。
亮点3:与Pt纳米团簇和Fe·TiUNP的等效混合物相比,该单原子Pt位点对甲醛氧化的活性显著提高。其量子效率约35%,比Fe·TiUNP增加15倍。
图3:甲醛氧化后Pt修饰Fe·TiUNP的CO−DRIFT:(黑色) 4小时光沉积,(红色)延长光沉积时间。
图4:XANES(近边缘光谱的X射线吸收)表明,Pt是在离子状态而不是Pt0状态下捕获的。
图9:k-Space图的Fe K边EXAFS,这有助于观察催化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和粒子的生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