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定制干货 »
天津大学姜忠义/石家福团队ACS Catal.:氮硫共掺杂碳点构建无金属光驱动1,4-NADH再生系统
论文DOI:10.1021/acscatal.3c03180
本文报道了一种由氮硫共掺杂碳点(N,S-CDs)实现的无金属光驱动NADH再生系统。碳点合成过程中S元素的临时占位致使吡咯N的占比提升了2.05倍。N,S-CDs中高占比的吡咯N(88.44%)对NAD+吡啶环的#4碳提供了适当的吸附能,再生1,4-NADH的选择性达82.00±5.64%,是现有无金属系统的最高值。此外,显示出尺寸依赖性的1,4-NADH再生产率,最佳值为42.92±2.24%。
以NADH为主的烟酰胺类辅因子的光驱动再生对于酶-光偶联人工光合系统构建具重要意义。该过程强烈依赖贵金属如Rh的配合物等作为助催化剂以保证对1,4-NADH的高选择性。这些助催化剂不仅价格昂贵,且金属成分通常会导致酶中毒。氮掺杂碳材料作为一类典型的无金属光催化剂,在催化加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产物的选择性通常与氮物种密切相关。特别地,吡咯N在理论上具有催化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的潜力,这是光驱动NADH再生的主要反应类型。然而,由于N和C原子直径相近,吡咯N通常仅占很小的比例。合成具高占比吡咯N的氮掺杂碳材料用于直接高选择性再生1,4-NADH的策略仍然缺乏且亟需探索。
1. 提出了一种设计高吡咯N占比催化剂的临时占位策略。
2. 构建了一种用于高选择性光驱动1,4- NADH再生的无金属体系。
图1 不同氮物种与NAD+分子之间的吸附能(以NAD+吡啶环的#4碳为吸附位点,由于NAD+分子中的-Ribo-ADP结构过于复杂且不是反应位点,在DFT计算中简化为甲基)。
DFT计算表明,与石墨N和吡啶N相比,在碱性条件下吡咯N可能具有更大的潜力用于选择性再生1,4-NADH。因此,具有高占比吡咯N的氮掺杂碳材料将是构建无金属1,4-NADH再生系统的理想材料。
图3(a, b)N-CDs 和(c, d)N,S-CDs的高分辨率N1s XPS图谱和对应的氮物种占比;(e)N,S-CDs和(f)S-CDs的高分辨率S2p XPS图谱。
对于氮掺杂碳点(N-CDs),吡啶N是主要氮物种,石墨N、吡咯N和吡啶N的相应占比分别为5.97%、28.98%和65.05%。对于N,S-CDs,主要的氮物种是吡咯N,石墨N、吡咯N和吡啶N的相应占比分别为4.51%、88.44%和7.05%。N-CDs和N,S-CDs中吡咯N含量的鲜明对比证明了S元素共掺杂的有效性。与硫掺杂碳点(S-CDs)相比,N,S-CDs在162.4 eV处出现了一个新的S-H峰,表明在N,S-CDs合成过程中H2S的产生是由S和N元素共掺杂引起的。可以推断,H2S的形成是导致N,S-CDs中吡咯N含量提高的关键步骤。
图4 (a)CDs、N-CDs、S-CDs和 N,S-CDs (尺寸为 5、10 和 16 nm)再生1,4-NADH的性能;(b)相应的选择性和初始反应速率;(c)在不同pH值下N,S-CDs再生1,4-NADH的性能;(d)1,4-NADH标准品及反应前/后系统的1H NMR谱。
使用CDs、N-CDs和S-CDs作催化剂的系统均未检测到1,4-NADH,而所有N,S-CDs都成功实现了1,4-NADH的再生,其中较小尺寸的N,S-CDs获得了更高的产率。虽然产率受到N,S-CDs粒径的影响,但选择性均超过了80%,是目前已报道无金属系统中的最高值。在pH=8.0时获得了最高的1,4-NADH再生产率,而进一步改变反应溶液的pH会导致产率降低。这是由于较低的pH值抑制了吡咯N活性氢原子的解离,而高pH溶液中较低的质子浓度抑制了NAD+的加氢。反应后1H NMR谱中吡啶环#4碳上的H信号增加,表明再生的NADH是具有生物活性的1,4-NADH。
图5 可能的机制:(a)N, S-CDs合成过程中吡咯N的形成,以及(b)N, S-CDs选择性再生1,4-NADH。
对于N,S-CDs的合成,较大直径S原子的插入导致碳骨架发生形变,从而产生丰富的噻吩缺陷。随后,噻吩-S被与骨架碳直径相似的N原子取代,并以H2S的形式逸出。S元素的这种临时占位导致N,S-CDs中极高的吡咯N的占比。对于1,4-NADH的再生,可能涉及以下步骤:(Ⅰ)N,S-CDs中丰富的吡咯N在弱碱性缓冲液中解离其活性氢原子,产生荷负电的N,S-CDs。(Ⅱ) 荷负电的N,S-CDs选择性吸附NAD+吡啶环的#4碳。(Ⅲ)N,S-CDs催化光生电子耦合质子转移到NAD+分子上生成1,4-NADH。(IV)再生的1,4-NADH解离到溶液中。(Ⅴ)N,S-CDs通过接受来自供体的电子和质子恢复到基态。
本研究合成了具有高吡咯N占比的氮硫共掺杂碳点,用于构建无金属系统以实现光驱动1,4-NADH高选择性再生。得益于合成过程中S元素的临时占位,N,S-CDs的吡咯N占比达到了88.44%,是N-CDs的3.05倍。在碱性条件下,N,S-CDs选择性吸附NAD+吡啶环上的#4碳,得到最佳的1,4-NADH再生产率为42.92±2.24%,选择性为82.00±5.64%。本研究不仅为1,4- NADH的高选择性再生提供了一种无金属系统,而且为设计具有高吡咯N占比的催化剂提供了新策略。这种临时占位的策略将为其它氮物种的合成提供启发,并极大地拓展氮掺杂碳材料的应用前景。
石家福,天津大学英才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北洋青年学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首席科学家。美国化学会I&ECR有影响力研究学者,ChemBioTalents2022入选者,天津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天津市青年科技优秀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酶催化生物制造过程强化研究。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Catal.、Chem、Matter、ACS Nano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H因子39,论文被SCI他引5000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项。任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Synthetic Biology and Engineering、SusMat、Chemical Synthesis等期刊编委/青年编委。曾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2/1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9)。入选2021年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和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姜忠义,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化工学会会士。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膜和膜过程、多酶催化、酶-光偶联人工光合等研究。在Nat. Sustain.、Nat. Commun.、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34000余次,H因子103。任Advanced Membranes、Material Horizons等期刊副主编,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Research、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Macromolecules、《科学通报》(中英文版)等期刊编委,ACS京津冀分会主席。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榜单,全球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榜单、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atal.3c03180
-
碘乙烷-D5_IODOETHANE-D5_CAS:6485-58-1
2025-04-25
-
1,4-二溴苯-D4_1,4-Dibromobenzene-d4_CAS:4165-56-4
2025-04-25
-
苯甲酰胺-15N_Benzamide-15N_CAS:31656-62-9
2025-04-25
-
苯甲醇-D5_Benzene-2,3,4,5,6-d5-methanol_CAS:68661-10-9
2025-04-25
-
溴乙烷-D5_BROMOETHANE-D5_CAS:3675-63-6
2025-04-25
-
滴滴涕-D8(DDT-D8)_2,4′-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8_CAS:221899-88-3
2025-04-25
-
辛酰辅酶A_Octanoyl coenzyme A_CAS:1264-52-4
2025-04-25
-
E-4-乙酰氨基-3’,4′-亚甲二氧基二苯乙烯_E-4-acetamido-3′,4′-methylenedioxydiphenylethylene_CAS:2025317-27-3
2025-04-25
-
乙基葡糖苷酸(铵盐)_ethyl glucuronide_CAS:913255-98-8
2025-04-25
-
丙二醇二醋酸酯PGDA_CAS:623-84-7
2025-03-26
-
5,7-二甲氧基-2-(3-((4-氧代-3,4-二氢酞嗪-1基)甲基)苯基)喹唑啉4(1H)-酮_5,7-dimethoxy-2-(3-((4oxo-3,4dihydrophthalazin-1yl)methyl)phenyl)quinazolin4(1H)-one _CAS:3037993-97-5
2025-03-26
-
双(2-乙基己基)次膦酸_CAS:13525-99-0
2025-02-28
-
甲基二苯基膦硫化物_Methyldiphenylphosphine sulfide_CAS:13639-74-2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