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孙晓明/田书博/王子运Angew: 升华转化合成双原子Fe催化剂,用于高效ORR反应2024-10-04
单原子催化剂(SACs)具有最大的金属原子利用率、可调节的配位环境和较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这使得其在各种重要反应中具有非凡的催化性能。然而,反应中间体吸附能之间的内在线性标度关系可能会阻碍SACs催化效率的进一步提高。相比之下,通过在第一个位点附近引入二次金属而产生的双原子催化剂(DACs),为微调活性位点的电子结构和调节反应物/中间体的吸附强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因此,定义明确的DAC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规避与多种中间体的复杂反应中的标度关系,如氧还原反应(ORR),从而提高催化性能。但是,构建原子结构均匀性和操作稳定性的DAC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3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孙晓明田书博奥克兰大学王子运等开发了一种升华转化策略,利用FeCl3(s)中原位生成的Fe2Cl6(g)二聚体制造双原子位置结构高度可控的Fe-Fe DAC (Fe2/NC)。
实验结果表明,Fe2/NC中Fe-Fe距离为0.3 nm,并且该催化剂表现出优越的ORR性能,半波电位为0.90 VRHE,在0.85 V时的动力学电流密度为20.99 mA cm-2,超过了商业的Pt/C催化剂、Fe1/NC,以及较短Fe-Fe距离~0.25 nm的Fe2/NC-S。
此外,Fe2/NC催化剂在10000次CV循环后半波电位不变,在0.6 V下连续反应20小时后仍保持了其初始电流密度的97%,显示出优异的反应稳定性。
4
9
系统的表征和理论计算表明,与具有分离Fe位点的Fe1/NC相比,Fe2/NC催化剂的ORR性能增强是因为其具有结构优势,为O2的双位点侧吸附提供了相邻的Fe位点,使O2有效结合和激活,并促进了随后的质子化过程;其次,与Fe2位点(~0.25 nm)相对接近的Fe2/NC-S相比,Fe2/NC上*O2向*OOH的转化过程更容易,防止了催化表面被O2毒害,进一步提高了ORR的活性。
总的来说,该项工作不仅介绍了一种制备原子精确DAC的新方法,而且对双位点催化的金属间距离效应提供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Sublimation transformation synthesis of dual-atom Fe catalysts for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413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