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锌阳极在(a) SA凝胶电解质和(b) SA /EIDC凝胶电解质中的示意图。(c) SA/EIDC凝胶电解质薄膜光学图像。(d) SA/EIDC凝胶冻干后的SEM 图像。(e)横断面扫描电镜和相应的元素分布图。(f) SA凝胶膜和SA/EIDC凝胶膜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g) SA凝胶和SA/EIDC凝胶的DTG曲线。(h) SA凝胶和SA/EIDC 凝胶的FTIR光谱。
图2 :(a) LE和SA凝胶电解质的FTIR拟合光谱。(b) LE和SA凝胶电解质的拉曼光谱。(c) LE和(d) SA凝胶电解质的MD模拟三维快照。(e) Zn2+ -H2O在LE中的 RDF及其相应的吸附构型。(f) Zn2+ – H2O和Zn-COO –在SA凝胶电解质中的RDF及其相应的吸附构型。(g) LE和SA凝胶中Zn2+初级溶剂化壳层的静电电位映射。(h)重塑溶剂化结构 [Zn(COO)(H2O)4] +的电荷密度差和(i)相应的电荷密度差的切片映射。
图3 :(a) PEDOT链和PSS链的ESP分布。(b) Zn2+离子沿SA分子链的迁移途径。(c) Zn2+离子沿PSS和PEDOT分子链的迁移路径。(d) SA凝胶层和EIDC聚合物层迁移能垒的比较。(e) SA/EIDC凝胶中ZnSO4的原位拉曼光谱。(f) Zn 沉积前和(g)沉积后拉曼图。(h) SA凝胶电解质和(i) SA/EIDC凝胶电解质对Zn/ /Zn对称电池的DRT分析。(j) SA凝胶层和FIDC聚合物层的电导率。(k)离子电导率与Zn2+转移数的比较。
图4:(a)塔菲尔曲线。(b) CA测试。(c) Zn// Cu不对称电池的CV曲线。(d) 不同电解质的库仑效率性能(e)对应的初始电压容量图。(f)倍率性能。(g)不同电解质的活化能。(h) 1 mA cm-2, 1 mAh cm-2和(i) 10 mA cm-2, 1 mAh cm-2时的恒流循环性能。(j) SA/EIDC凝胶对称电池的电流密度和累积容量与最近报道的文献的比较。
图5:(a) LE(b) SA凝胶和(c) SA/EIDC凝胶在1 mA cm-2, 1 mAh cm-2下循环50次后的Zn阳极的SEM图像。使用(d) LE (e) SA凝胶和(f) SA/EIDC凝胶在1 mA cm-2, 1 mAh cm-2下对Zn阳极的AFM图像。(g) 不同电解质的原位枝晶观察。(h) 50次循环后不同电解质锌阳极的XRD谱图。(i)锌阳极50次循环后的拉曼光谱和(j- l)对应的拉曼mapping。采用SEM、AFM、XRD、拉曼等表征方法研究了50次循环后锌在不同电解质中的沉积行为和副反应。在LE和SA凝胶电解质中循环的Zn电极显示出不均匀的表面,表明Zn沉积不均匀,而使用SA/EIDC凝胶电解质的Zn阳极具有平坦而致密的表面,证明了SA/EIDC凝胶电解质在调节锌沉积方面的卓越性能,确保了锌阳极的稳定和无枝晶。
图6:(a)使用不同电解质(EIDC聚合物层仅存在于Zn阳极一侧或同时存在于Zn阳极和MnO2阴极侧)的电池的GITT测试和相应的DZn值。(b)使用SA凝胶电解质和SA/EIDC凝胶电解质的Zn// MnO2电池的DRT结果。(c) SA凝胶电解质和SA/EIDC凝胶电解质的倍率性能。(d)全电池与SA凝胶电解质和SA/EIDC凝胶电解质在1 A g-1下的长循环性能。(e) 对应的恒流充放电曲线。(f) 不同弯曲角度下的容量变化。(g)器件演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