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溴氧铋表面碱位调控实现高效光催化氢转移反应2018-12-20

背景介绍

高附加值化学品(如偶氮化合物,芳香烃等)的合成对于染料,电子产品,颜料,药品和食品的生产至关重要。这些有机化合物的传统生产方式通常需要较高的能源成本,且对环境不友好。大多数情况下,异相和均相催化方法需要昂贵的催化剂和氧化剂/还原剂,限制了它们在工业中的应用。

光催化过程可以实现利用太阳能驱动多种重要化学反应(如加氢/脱氢,N-N / C-C偶联和Diels-Alder反应),因此引起了很多关注。然而,在可见光照射和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大多数光催化有机合成反应的量子效率及反应选择性仍然不理想。这个问题在光催化氢转移(HT)反应中尤其明显。此外,光催化过程中氢原子结合生成氢气的步骤也可能与HT反应步骤竞争。因此,在温和条件下,设计并制备出可以有效驱动光还原和光氧化的多功能,廉价光催化剂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近日,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表面科学实验室同丹麦奥胡思大学合作,在JACS上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Solar Driven Hydrogen Transfer by Bismuth Based Photocatalyst with Engineered Basic Sites”的文章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8b09796),为攻克这一难题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第一作者:戴懿涛 博士

 

本文亮点

在传统热催化中,引入表面碱性位点可以极大提高醇的氢转移反应。因此本文设计并合成了具有可见光响应,同时表面具有大量碱位的溴氧铋光催化剂[Bi24O31Br10(OH)δ],如图1a所示。在可见光辐照下,光催化剂表面的碱性位点(OH官能团和不饱和配位的O原子)可以促进醇(R-OH)的氧化,这将向催化剂表面位点提供质子,并进一步接受导带电子形成表面吸附的氢物种(Hads)(图1b)。这些Hads原子可以被氢受体(A)迅速接受并完成氢转移反应,而不作为H2气体释放(图1c)。该催化剂能够在常温常压下,高效的实现多种类型的氢转移反应(如硝基还原偶联反应,醇氧化反应等)。在 410 nm 和450 nm光照下,硝基苯还原反应的量子效率可以分别达到42% 和32%)。同时,该催化体系可在太阳光照条件下实现可控的硝基苯完全转化。

图1.  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催化原理

图文解析

催化剂合成,表征及性能:本工作采用简单的微波沉淀法制备了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通过CO2-TPD和XPS表征(图2a,b),确认了表面的碱性位点的存在(如OH官能团)。TEM分析表明制备的光催化剂具有多孔纳米结构(图2c,d)。XRD和PDF模拟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该催化剂的主要晶相(图2e,f)。

图2.  微波法合成的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材料表征。(a) CO2 TPD; (b) O1s XPS; (c), (d) TEM 分析; (e) XRD 分析; (f) PDF 分析。

 

相比常规的铋基光催化剂BiOBr,本文制备的[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可见光吸收(图3a),而且其合适的价带/导带位置为诸多光催化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可能(图3b,c)。

 

图3.  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的光电性质。(a) DRS 分析吸光性质; (b) M-S 分析材料氧化还原电位; (c) 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导带价带位置及部分反应氧化还原电位。

该光催化剂体系具有性能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如图4所示。在可见光照条件下,该催化剂体现出优异的量子效率,比我们前期工报道的g-C3N4催化剂性能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图4a)。此外,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可以实现在高反应物浓度下正常工作(80 mM,~ 1 vol%),将硝基苯或苯甲醇完全转化为对应的产物(图4b)。太阳光照放大实验(图4c)和催化剂循环测试(图4d)也进一步表明该催化剂体系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图4.  光催化性能评价。(a) 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在不同波长光照条件下的量子效率; (b) 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完全转化不同浓度硝基苯或苯甲醇所需时间; (c) 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在太阳光照条件下的放大实验; (d) 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稳定性分析。

机理研究:通过CO2-IR实验,我们进一步验证了表面的碱位存在(图5a)。在没有氢原子受体(如硝基苯和氧气)存在下,分散在氢原子供体(如异丙醇)中的Bi24O31Br10(OH)δ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下很容易由黄色变为黑色,同时伴有丙酮的生成。原位TPD实验发现光照生成的黑色催化剂会脱附出D2气体(使用氘代甲醇作为供氢分子,图5b),表明醇中的氢原子转移到了催化剂表面,可以用于参与后续的还原反应。

 

图5.  (a) CO2-IR和 (b) 原位TPD(氘代甲醇为探针分子)表征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点及光生吸附氢原子结合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原位漫反射红外(DRIFT)实验分析了氢原子吸附位点(图6a)。在异丙醇/氩气反应气氛下,辐照该催化剂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羟基信号,表明光照生成的氢原子吸附在表面不饱和配位的O原子位点。固体核磁实验表征也发现了新的表面羟基的生成(图6b),进一步验证了DRIFT的实验结论。

 

图6.  (a)原位漫反射红外及 (b) 固体核磁分析催化剂表面氢吸附位点。

作者介绍

课题组研究方向:

本工作第一作者为戴懿涛博士,通讯作者为苏韧博士。本课题组隶属于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表面科学实验室(Syncat@Beijing,SynfuelsChina Technology Co. Ltd.)及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光(电)催化的机理探索及其在有机合成,能源转化,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实验室负责人苏韧博士毕业于丹麦奥胡思大学,师从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本课题组拥有原位质谱,原位紫外光谱,原位红外-质谱联用等设备用于研究光电催化反应过程。本课题组希望能与国内优秀的课题组展开进一步合作,共同推动光(电)催化领域的发展。

最新产品
园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