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大化所李灿院士Joule:串联催化剂上CO2加氢直接制备芳烃2019-05-22
研究背景

利用清洁能源制H2和CO2加氢直接转化为芳烃,是温室气体CO2资源化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芳烃是有机材料合成中重要和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利用芳烃可以合成众多的聚合物材料,例如,聚苯乙烯、苯酚树脂、尼龙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传统的获得芳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石脑油的裂解以及近年来的煤经甲醇制备,均需要依赖化石资源(石油和煤)。因此,将CO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芳烃,使CO2以聚合物材料的形式储存下来,既可以实现CO2碳资源化利用,又可以起到减排CO2,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最近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开发了ZnZrO/ZSM-5串联催化剂体系,该催化剂可以在接近工业条件下直接将CO2加氢转化为芳烃。该文章发表在Cell Press旗下的新创刊、能源期刊Joule 上,题为“Highly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to aromatics over tandem catalysts”的研究论文。

图1.

本文亮点

    李灿院士团队长期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光电催化、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和CO2转化工作。利用清洁能源制氢将CO2转化为燃料以及化学品是实现CO2减排和碳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具前景的策略。然而,CO2在热力学上是惰性的分子,实现CO2的活化和高选择性的转化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基于前期在CO2加氢高选择性制备甲醇以及低碳烯烃工作的积累,他们开发了ZnZrO/ZSM-5复合催化剂体系,通过串联反应策略,实现了CO2与H2直接制取芳烃的过程,反应中CO2与H2在ZnZrO固溶体表面上吸附活化,生成的中间物种从ZnZrO表面迁移到H-ZSM-5分子筛的孔结构中进而完成C-C键的构建制备芳烃。

图文解析

图2. A. ZnZrO/ZSM-5串联催化剂的SEM以及示意图;B. ZnZrO/ZSM-5串联催化剂,ZnZrO以及H-ZSM-5催化剂上CO2加氢与ZnZrO/ZSM-5串联催化剂以及H-ZSM-5催化剂上甲醇转化

为实现串联催化,研究人员构建了ZnZrO/ZSM-5复合催化剂,粒径为20-30nm的固溶体ZnZrO纳米颗粒分散在分子筛H-ZSM-5的表面。为了阐明串联催化的反应机制,研究人员分别研究了ZnZrO/ZSM-5串联催化剂,ZnZrO以及H-ZSM-5催化剂上CO2加氢与甲醇转化的反应行为。在串联催化剂体系上CO2加氢可以直接得到碳氢化合物,CO2的转化率为14%,芳烃在碳氢化合物中的选择性可以达到73%,CO的选择性被抑制到44%。CO2加氢在ZnZrO上可以得到60%甲醇(剩余为CO)。在H-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CO2加氢没有检测到产物。甲醇在ZnZrO/ZSM-5串联催化剂以及H-ZSM-5分子筛上可以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其中芳烃的选择性为30%。由此表明,CO2在ZnZrO/ZSM-5催化剂上加氢制备芳烃是一个串联反应,CO2与H2在ZnZrO固溶体表面上反应生成中间物种,中间物种从ZnZrO表面迁移到H-ZSM-5分子筛的孔结构中进而完成C-C键的构建

图3. A. CO2在构建的ZnZrO/ZSM-5催化剂上加氢的反应结果(I, II, III, IV催化剂中ZnZrO与ZSM-5之间的距离不同,I: ZnZrO/ZSM-5串联催化剂; II: ZnZrO与H-ZSM-5以200-450 μm的颗粒混合; III: ZnZrO、H-ZSM-5与石英砂以200-450 μm的颗粒混合; IV: ZnZrO与H-ZSM-5中间被约5 mm厚度的石英砂隔开)B. CO2在ZnZrO与ZnZrO/ZSM-5催化剂上加氢的反应结果。

研究人员考察了串联催化剂中ZnZrO与H-ZSM-5之间的协同作用,随着ZnZrO与H-ZSM-5之间距离的增加,芳烃的选择性明显降低,芳烃的选择性由原来在串联催化剂上的73%(I)降低到30%左右(II, III, IV)。上述结果表明CO2加氢在ZnZrO/ZSM-5串联催化剂上制备芳烃需要ZnZrO与H-ZSM-5两个组分在空间上的有效协同。CO2加氢制备甲醇在热力学上不太有利,而甲醇到芳烃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由于ZnZrO/ZSM-5串联催化剂上ZnZrO与H-ZSM-5在空间上的有效协同,CO2在ZnZrO上加氢生成的中间物种可以迁移到H-ZSM-5的孔结构中完成芳烃的生成,CO2在ZnZrO上的加氢反应被分子筛上发生的芳烃生成反应拉动。

图4. A. 不同反应温度下CO2分别在ZnZrO与ZnZrO/ZSM-5加氢的原位DRIFT光谱; B. CO2在ZnZrO表面加氢反应产生的中间物种的化学捕获; C.催化剂SBA-15, NH2-SBA-15, ZnZrO/NH2-SBA,CO2加氢后ZnZrO/NH2-SBA 的IR光谱,甲醇反应后ZnZrO/NH2-SBA的IR光谱

为了研究ZnZrO/ZSM-5串联催化剂上CO2加氢反应的中间物种。研究人员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CO2加氢反应中催化剂ZnZrO与ZnZrO/ZSM-5表面上的物种。在ZnZrO表面检测到了HCOO*与CH3O*物种,在ZnZrO/ZSM-5表面上只检测到了HCOO*物种,而CH3O*物种的信号变得很弱,几乎检测不到。表明在ZnZrO表面生成的CH3O*物种迁移到了H-ZSM-5的孔道中。在CO2加氢反应中,利用化学捕获的方法在ZnZrO表面上捕获到了HCOO*、HCO*以及CH3O*物种。同时通过构建ZnZrO/NH2-SBA催化剂,在经过CO2加氢反应后的催化剂上检测到了N-CH3键的形成。由此推断,在ZnZrO表面上CO2加氢生成的CHxO物种(HCO*、CH3O*)从ZnZrO表面迁移到H-ZSM-5的孔道结构中完成了芳烃的生成。

图5. A. H2O对乙烯在H-ZSM-5上芳构化的影响; B. CO2/H2比对CO2加氢的影响; C. H2对甲醇与乙烯在H-ZSM-5上芳构化的影响; D. 加入13CO2后ZnZrO/ZSM-5上乙烯芳构化反应产物中含13C的碳氢化合物物种的质谱信号

CO2在ZnZrO表面发生加氢反应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水,研究人员以乙烯为探针分子考察了水对乙烯在H-ZSM-5上芳构化的影响。H2O的加入会显著提高乙烯芳构化产物中芳烃的选择性,但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加芳烃的选择性略有下降。CO2加氢制备芳烃反应中,随着H2/CO2的增加,芳烃的选择性略有下降,表明大量的H2对芳烃的生成是不利的。通过研究H2对甲醇以及乙烯的芳构化反应的影响也证明H2会显著降低芳烃的选择性。然而在CO2加氢制备芳烃反应中存在大量的H2,却能够高选择性的得到芳烃。研究人员发现在ZnZrO/ZSM-5催化剂上乙烯的芳构化过程中引入13CO2后,在产物中检测到了含有13C的甲醇物种。在烯烃芳构化反应过程中烯烃的脱氢反应是芳构化的决速步骤,烯烃脱氢产生的氢物种通过溢流的方式存在于ZnZrO与H-ZSM-5的界面处,这些氢物种可以参与到CO2的加氢反应中。因此,反应体系中CO2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将烯烃脱氢产生的氢物种以加氢的方式消除,促进了烯烃的脱氢,进而促进了烯烃的芳构化。

图6. A. ZnZrO/ZSM-5串联催化剂在CO2加氢制备芳烃反应中的稳定性试验; B. ZnZrO/ZSM-5与H-ZSM-5分子筛分别在CO2加氢与甲醇转化制芳烃反应后分子筛结构中残留的物种; C. CO2在ZnZrO/ZSM-5上加氢的反应机理模型

研究人员发现ZnZrO/ZSM-5串联催化剂在CO2加氢制备芳烃反应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100个小时的反应中催化剂没有出现明显的失活现象。众所周知, 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甲醇芳构化反应中非常容易失活。通过考察反应后催化剂上的残留物种发现,在CO2加氢反应中催化剂上没有检测到多环芳烃物种,而这类物种在甲醇芳构化催化剂上被检测到了,这些多环芳烃物种是造成H-ZSM-5分子筛在芳构化反应中失活的主要物种。由此推测,在CO2加氢制备芳烃反应中,由于反应体系中H2O以及CO2的存在抑制了H-ZSM-5分子筛中多环芳烃物种的生成,进而提高了ZnZrO/ZSM-5串联催化剂的稳定性。

因此,基于对CO2在ZnZrO/ZSM-5串联催化剂上加氢制备芳烃反应的理解,研究人员提出了以下反应机理:(1)CO2在ZnZrO表面加氢反应生成CHxO物种;(2)CHxO物种从ZnZrO表面迁移到H-ZSM-5分子筛的孔结构中;(3)CHxO物种在H-ZSM-5分子筛孔结构中先转化为烯烃,烯烃进一步脱氢转化为芳烃;(4)CO2加氢反应中生成的H2O对芳烃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5)反应体系中H2O以及CO2的存在抑制了H-ZSM-5分子筛中多环芳烃的生成,提高了ZnZrO/ZSM-5催化剂CO2加氢制备芳烃的稳定性。

团队介绍

李泽龙:200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夏春谷研究员,李福伟研究员;毕业后留所工作;2015年5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后,合作导师李灿院士。在博士后期间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优秀博士后奖励基金支持,并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基金一等资助,特别资助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主要研究领域为多相催化以及电催化,新材料以及新反应的开发与研究。先后以第一作者在Joule, Angew. Chem. Int. Ed., ACS Catalysis,ChemCatChem上发表文章。

曲圆直:201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15年9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导师为李灿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多相催化。以第一作者在Joule上发表文章。

李灿: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198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获国际催化奖,2014年获得中国催化成就奖。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最近发展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和光电超快及成像光谱技术,发展了纳米笼中的手性催化合成、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等并已工业化;从2001年起,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包括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二氧化碳还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和新型太阳电池探索研究等。先后在国际上提出了异相结、双功能助催化剂和晶面间促进光生电荷分离的新概念,在光电催化领域,提出了助催化剂、空穴储存层、界面态能级调控等重要策略,为高效太阳能转化体系构筑提供了科学基础。已培养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160余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700余篇(总他引次数超过20000次)。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 B.V.和 Wiley出版系列中主编专著多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0余件。重要国际会议大会邀请报告和主旨报告近百次。

第一作者:李泽龙,曲圆直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通讯作者:李灿院士

最新产品
园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