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ororaphen A和B是来自Pseudomonas chlororaphis的非典型C17倍半萜类化合物,其生物合成涉及两种SAM依赖的甲基转移酶和一种I型萜烯合酶。在前期研究中,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和DFT计算表明,其生物合成的第二步是通过底物电离、碎片破碎和碎片重组进行的。然而,对该系统的重新研究后发现,“Chlororaphen”实际上是通过另一种被忽视的中间体产生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最近,University of Bonn的Jeroen S. Dickschat课题组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以及DFT计算,揭示了生物合成中间体α-焦磷酸前氯拉芬(α-PCPP)转化为chlororaphen(2)的一种非常不寻常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标记在环戊烷核心内的分布具有惊人的复杂性,该核心与chlororaphen A和B中的两个无环片段反向连接。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此外,还观察到D2O吸收了多达14个氘原子。这些发现可以用重复的后期多步重排序来解释。同时,在立体选择性标记实验中也阐明了chlororaphen及其生物合成中间体的绝对构型。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原文标题:Biosynthesis of the Non-Canonical C17 Sesquiterpenoids Chlororaphen A and B from 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原文作者:Houchao Xu, Heng Li, Bernd Goldfuss, Gregor Schnakenburg, and Jeroen S. Dickschat*
Angew. Chem. Int. Ed. 2024, e20241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