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提升动态核极化效率成为近年来一项多学科交叉研究热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大量新型极化剂被引入。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影响动态核极化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以此推动极化剂性能的持续优化。与此同时,研究表明,整体动态核极化效率不仅取决于增强因子,还受到极化建立时间、顺磁猝灭程度以及去极化效应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梳理这片“丛林”般的极化剂领域,本文系统评估了32种先进极化剂,包括26种氮氧双自由基和6种异质双自由基,其中11种为新合成极化剂。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次在21.1 T、14.1 T和9.4 T三种磁场强度下系统比较这两类双自由基的动态核极化性能。
结果表明,在目前最高的魔角旋转动态核极化核磁共振磁场强度(21.1 T)下,异质极化剂的性能始终优于氮氧双自由基极化剂。其中,SNAPol-1和HyTEK2分别在甘油/水基质和有机溶剂中表现最佳。值得注意的是,得益于其较弱的去极化效应,二者在14.1 T和9.4 T磁场下仍保持优异的性能。此外,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异质极化剂的另一显著优势,即其对微波功率的需求显著降低。这一特性对于仅能提供低功率微波源的实验条件尤其具有应用价值。同时,在目前最为普及的9.4 T磁场下,氮氧双自由基类极化剂依然表现优异。比如,新极化剂NaphPolCbo在有机溶剂中表现出最高的动态核极化效率。而在高质子浓度的甘油/水基质中,AsymPol-POKs 和 M-TinyPol 系列表现最佳。
总体而言,研究清晰地展现了异质极化剂的卓越性能和发展潜力。它们不仅在高磁场下表现出色,在中等磁场强度下也展现出良好性能。迄今为止,异质极化剂的发展仍远不及氮氧双自由基类极化剂。结合本研究成果,预计未来研究将更多聚焦于针对不同磁场强度下,开发新型高效、稳定且易溶的异质极化剂。

Ran Wei, Gilles Casano, Yuxuan Zhang, Ivanska M. Gierbolini-Colón, Yu Rao, Shubha S. Gunaga, Faith J. Scott, Jiaxin Zhou, Satyaki Chatterjee, Sanyog Kumari, Hakim Karoui, Mang Huang, Snorri Th. Sigurdsson, Gaël De Paëpe, Yangping Liu, Frédéric Mentink-Vigier, Amrit Venkatesh, Olivier Ouari, Lyndon Emsle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50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