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施剑林/陈立松团队:将二氧化碳和氮污染物转化为碳酸盐和铵盐的高效电化学-化学级联策略2025-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陈立松副教授首次报道了一种电化学-化学级联策略,用于将CO2和硝酸盐污染物高效转化为增值的NaHCO3和NH4Cl化学品。简言之,通过在NO3RR后将CO2气体通入富含NH3的电解液中,将产生的NH3汽提至HCl溶液,以最大的原子经济性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

 

1

图1. 不同的NaHCO3和NH4Cl生产路线中反应条件的比较

图片
背景介绍:

氮和碳是蛋白质合成和生物组织构建的必需元素,在生命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它们在自然界中也以各种形式存在,CO2、NO3、NO2等污染物时刻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研究人员在将这些污染物转化为化学品方面曾做出了巨大努力,氨是氮肥生产中最常见的工业化学品之一,可以通过电催化NO3还原反应制备,这能够同时实现废水净化和氨气生产。与需要苛刻反应条件的传统Haber-Bosch工艺相比,这种电化学技术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进行操作,通过使用可再生电力打破反应热力学能垒,但电催化过程中的产物分离仍是一个难题。

本文亮点:

针对上述挑战,研究团队首先构建了具有协同活性位点的Ru-Cu电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在酸性、中性以及碱性电解条件下实现高效的NO3RR过程,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1.0 A cm-2)能够实现600 h以上的连续氨生产,在中性条件下的氨产率可达到2.68 mmol h-1 cm-2

2

图2. 电催化NO3RR性能

 

原位EIS测试表明,在Ru-Cu催化剂中,Ru位点负责分解H2O并产生大量H*,Cu位点对NO3和NO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两种位点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高效的硝酸盐电化学转化。

6

图3. Cu NW和Ru-Cu NW的原位EIS测试

 

基于Ru-Cu NW催化剂令人印象深刻的NO3RR性能,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电化学-化学级联策略,通过在NO3RR后利用CO2将氨气汽提到HCl溶液中,可以实现NH4Cl和NaHCO3的同时生产,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原子浪费,实现了N和C的高经济性利用。

7

图4. 用于NaHCO3和NH4Cl生产的电化学-化学级联策略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电化学-化学级联策略,利用电催化NO3RR从工业排放的NO3和CO2中共同生产NH4Cl和NaHCO3。此外,Ru-Cu NW催化剂可以在1.0 A cm-2的工业水平电流密度下提供了至少600小时的连续氨生产,最终FE能够达到82.6%以上。电化学测试和原位表征表明,Ru位点对H*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这有利于NO3转化为NO2中间体和随后的NO2转化为NH3的过程。该策略为在温和条件下将工业NO3和CO2废物转化为增值的NH4Cl和NaHCO3化学品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未来的高附加值化学品生产及产物分离具有借鉴意义

相关研究成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发表在CCS Chemistry,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徐恒和王宣艺为共同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陈立松副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文章详情:

An Electrochemical-Chemical Cascading Strategy for the Efficient Conversions of CO2 and Nitrate Pollutants to NaHCO3 and NH4Cl Chemicals

Heng Xu, Xuanyi Wang, Xue Teng, Shaozhen Liang, Lisong Chen* and Jianlin Shi*

Cite this by DOI: 10.31635/ccschem.025.202506072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5.20250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