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维教授团队联合安徽农业大学李科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有效的杂原子配位策略,在中空碳纳米笼衬底上构建原子分散的氮和磷共配位的铁单原子(Fe-N/P-C)作为高活性NO3–RR催化剂。




综上所述,采用原位磷化热解策略,建立了锚定在MOF衍生的空心多孔碳骨架上的不对称Fe-N3P1O1界面结构的NO3–RR催化剂。通过AC-HAADF-STEM表征和XAFS分析,揭示了Fe物种在原子尺度上的均匀分散及其配位环境。得益于原子级活性位点的合理构建,以及周围N、P原子协同配位带来的电荷密度优化,Fe-N/P-C催化剂实现了17980 μg h-1 mgcat-1的NH3产率和高达90.3%的FENH3。结合DFT计算,Fe-N/P-C优异的NO3–RR活性可归因于增强的硝酸盐活化、吸附能力和对NO2–副产物形成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构建在室温下选择性地将硝酸盐转化为氨的高效电催化剂开辟了新的途径。作者提出的打破局域配位对称性的策略可能有助于氨合成反应以及其他电化学转化过程的研究。
Jingwen Xu, Shengbo Zhang, Hengjie Liu, Shuang Liu, Yuan Yuan, Yahan Meng, Mingming Wang, Chunyue Shen, Qia Peng, Jinghao Chen, Xiaoyang Wang, Prof. Li Song, Prof. Ke Li, Prof. Wei Chen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许婧雯,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张圣波博士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刘恒颉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陈维教授,安徽农业大学李科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308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