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双金属铜基材料能有较大范围调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从而改变对目标产物的关键中间体的吸附强度,是一种广泛报道并行之有效的策略。然而,当前报道的第二组分(另外一种为铜)金属多为对CO2还原反应具有活性的金属,如Au、Ag、Zn、Sn、Pd、Bi等,这只能提高对CO、甲酸/甲酸盐或乙烯,而不是乙醇产物的选择性。另外,由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在水或空气中的高化学反应活性,科研工作者很少关注到它们。其中,金属镁在一般环境下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同时,它的阳离子具有多价特性和较小的半径,被报道能与*CO2– 中间体有较强的短程相互作用和更容易的活化水的能力。此外,与碳配位的镁单原子催化剂可以通过调整p-band位置,来提高对含氧物种的结合强度。因此,设计合成镁和铜的合金催化剂可能增强CO2还原中乙醇的含氧中间体的吸附强度来提高乙醇产物的选择性和活性。
近日,复旦大学的郑耿锋教授、商丘师范学院的罗干博士和东华大学的况敏研究员合作,通过以微米级的商业铜粉和镁粉为原料,直接一步合成了具有高密度有序Cu3-Mg位点的(111)面暴露的纳米Cu2Mg金属间化合物(记为Cu2Mg(111)),能高效地将CO2电还原为乙醇产物。



Dr. Chen Peng, Jiaxing Ma, Dr. Gan Luo, Shuai Yan, Junbo Zhang, Yangshen Chen, Dr. Ning Chen, Dr. Zhiqiang Wang, Prof. Wei Wei, Prof. Tsun-Kong Sham, Prof. Yao Zheng, Prof. Min Kuang, Prof. Gengfeng Zheng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2018级直博生彭陈(23年博士毕业,现为阿德莱德大学博士后)和复旦大学化学系2021级本科生马家兴。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316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