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选择性控制活性氧生成,首先要从本质上认识活性氧产生的机制。光敏剂受光激发后以能量转移的方式敏化氧气时产生1O2,而以电子转移的方式时产生O2•−。因此,1O2和O2•−的生成过程主要依赖于光敏剂的激发态类型、寿命、氧化还原电位和能级等光敏因子。目前,针对如何通过精准调控光敏因子来实现1O2与O2•−的选择性生成,尚未见报道。这一研究空白限制了对光氧化反应机制的深入理解,同时也阻碍了高效光催化体系的设计与开发。
天津理工大学鲁统部/张志明/郭颂教授团队通过配位组装策略和芘基配体耦合模式调控策略构筑了系列芘基修饰的环金属化Ir(III)配合物基晶态MOF光敏材料(UiO-1–UiO-4),用于揭示光敏因子和活性氧产生类型之间的关联,以期实现选择性控制活性氧生成。结果表明:1O2的生成选择性从UiO-1的0%显著提升至UiO-4的94%,而O2•−则从UiO-1的100%大幅降低至UiO-4的6%,证明调控策略有效。



Xiao-Liang Ma, Li-Hua Ma, Song Guo, Zhi-Ming Zhang, and Tong-Bu Lu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天津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马晓亮和南开大学博士后马丽花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DOI: 10.1002/anie.20242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