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Batteries & Supercaps:锂离子电池中固态电解质界面形成与演化的热力学理解2024-07-05
“化成”是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决定着电池的寿命、容量和倍率等电化学性能。化成的关键在于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它深刻影响锂离子电池内部的界面反应和离子传输。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界面经历能量转换、反应产物的沉积或气体挥发,以及物质的形成或损失。因此,对SEI形成和演化进行深入的热力学分析变得必要且紧迫。

近日,清华大学何向明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发表了题为“Thermodynamic Understanding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in Li-ion Batteries”的综述论文,系统分析了 SEI 热力学,包括SEI膜内能量分布,SEI 形成过程中熵及焓的演变。SEI 会通过使自身熵最大化,向热力学平衡状态发展。通过引入热力学参数,如吉布斯自由能变(ΔG)、焓变(ΔH)和熵变(ΔS),并具体剖析温度和电流密度对SEI热力学参数和电池特性的影响,建立了SEI热力学和电池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

 

 

1
图1. SEI 热力学分析策略示意图。温度和电流密度对 SEI 形成的影响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后续影响可以通过 SEI 热力学的视角来阐明。SEI的热力学模型通过SEI结构、化成策略和快充能力与具体的电池性能联系在一起。

5
图2. 流程图描绘了本综述的综合分析路线、逻辑关系和主要结论。从SEI热力学出发,对关键热力学参数(尤其是熵)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随后,通过整合SEI的热力学模型,建立SEI形成因素与电池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

SEI 的形成为放热熵增反应,高温会使其拥有更大的熵,从而导致结构不稳定。较高的化成温度和更高的化成电流密度促使多孔高熵SEI外层的形成,使得外层有机成分易于分解成高能量气体造成安全隐患。高荷电状态快速化成策略改善化成过程耗时长的同时,可在界面累计大量锂离子促使形成致密的高质量SEI。此外,本综述还为SEI退化机制中的耦合应力模型提供新的见解。温度和应力可共同增强锂离子的扩散,使活性物质颗粒更易破裂,并在长时循环后导致电池故障。电池高倍率充放电会进一步导致熵和应力增加,使SEI的熵达到最大,同时应力接近峰值。因此,适度控制SEI的熵对于维持电池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文信息

Thermodynamic Understanding o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 in Li-ion Batteries

Dr. Yitao He, Dr. Jinkun Wang, Prof. Li Wang, Prof. Xiangming He

Batteries&Supercaps

DOI: 10.1002/batt.20240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