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实现这一目标,王冰课题组通过引入醌式给受体结构、增强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两种方法来调节共轭聚合物的带隙。首先设计了两种具有不同醌式结构的寡聚物OICN和OIS,二者具有相同的给体单元和不同的醌式受体单元(图1)。寡聚物的能级计算和空间模拟验证了OIS具有更大的共轭结构和非共价“构象锁”的结构特征(图2A,B)。为进一步缩小带隙,作者通过聚合反应延长了分子的共轭长度,得到了在NIR-II窗口具有强吸收的共轭聚合物PIS。体外测试结果表明,PIS纳米粒子溶液在1064 nm激光辐照下具有显著的光热转换能力(图2C,D)和光热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图2E)。以皮下瘤小鼠作为抑瘤实验的模型,在尾静脉注射PIS NPs一段时间后,使用1064 nm激光辐照肿瘤部位可观察到明显的光热抑瘤效果(图2F,G,H)。以上结果表明,PIS NPs在NIR-II激发的光热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为有机NIR-II光热治疗试剂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Dr. Meng Li, Zheng Li, Danni Yu, Prof. Dr. Ming Wang, Prof. Dr. Dong Wang, Prof. Dr. Bing Wang
Chemistry – A European Journal
DOI: 10.1002/chem.2022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