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于此,武汉大学陈重学副教授课题组基于最新统计数据,分析了钒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和近二十年来的价格变化趋势,概述了钒的应用场景,并对钒矿来源、钒提取工艺和废钒回收技术进行了总结。同时,该文章也重点讨论了目前研究较多的钒基电极材料。虽然钒氧化物可以提供较高的比容量,但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相变、钒的溶解、较低的工作电压和较大的充/放电电压滞后等突出问题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应用。钒基聚阴离子型材料具有开放的框架结构,化学稳定高,且磷酸根的诱导效应使得材料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目前Na3V2(PO4)3在钠离子电池中已有商业应用的范例。最后,作者还讨论了钒的环境效应以及各国针对钒开发应用而出台的政策、法规。在该综述中,作者对钒的全产业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评估,可望为研究者解析钒基电极材料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提供更独特和清晰的视野。
Dong Zhao, Chunlei Wang, Yan Ding, Mingyue Ding, Yuliang Cao, and Zhongxue Chen
ChemSusChem
DOI: 10.1002/cssc.20220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