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Nat. Biotechnol. | 使用工程化细菌纳米注射器靶向递送多种生物分子2025-09-07

分享一篇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文章,题目为“Targeted delivery of diverse biomolecules with engineered bacterial nanosyringes”,通讯作者是来自MIT的张锋教授。在本文中,作者在此前发展的细菌纳米注射器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发展了新一代递送系统。

 

1

 

收缩注射系统(CIS),是来自细菌的一种注射器状大分子复合物,在细菌靠近目标细胞时,它可以通过伸出针头样结构刺穿细胞膜,从而将其携带的效应分子注入到真核细胞中。2023年,作者团队首次将一种来自发光杆菌的胞外CIS毒力系统(Photorhabdus virulence cassette, PVC)改造为了哺乳动物细胞蛋白递送工具。然而PVC装载的是未折叠蛋白,需要在进入靶细胞之后才能折叠成正确的结构发挥功能,这限制了递送系统的灵活性。因此,在本文中作者希望发展一种体外装载的方式。

2

在SPEAR的设计上,作者相关的CIS家族(VI 型分泌系统(T6SS))中获取灵感,将刺突蛋白Pvc10与注射系统分开表达纯化。其中,作者将Pvc10与“货物”如Cas9蛋白、ssDNA等与Pvc10融合表达,另外表达敲除Pvc10的PVC,随后将二者在体外进行性重组。作者发现单独纯化的Pvc10蛋白在体外很容易组装到Δpvc10 PVC上,并且可以兼容蛋白、Cas9-sgRNA复合体以及ssDNA。此外,为实现在体内对细胞的靶向,作者将SpyTag(ST)或SNAP-tag(SNAP)融合在PVC13的远端结构域,从而实现了PVC与抗体的偶联。

 

3

 

在体内验证方面,作者给小鼠注射了靶向MHC-II或靶向EGFR的PVC,发现其分别能够特异性地抑制A20和A431细胞,并且在注射了靶向MHC-II的PVC后,作者发现24小时即可在体内选择性耗竭约7%的B细胞,脱靶极低且免疫原性可控。

 

8

 

总之,本文作者在此前发展的蛋白递送工具PVC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造,发展了能够实现体外货物组装的纳米注射器SPEAR,实现了对多种生物大分子的精准递送。

本文作者:WYQ

责任编辑:LYC

DOI:10.1038/s41587-025-02774-x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5-0277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