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前沿动态 »
ZIF-8衍生纳米碳层包裹的WC/W24O68微米棒作为Pt助催化剂用于甲醇氧化和氧还原
论文DOI:10.1016/j.apcatb.2019.118574
邹金龙教授课题组以 ZIF-8 为模板,设计合成了(WC)/W24O68/NCZ8材料,并将其作为 Pt 载体应用于 MOR/ORR 催化中。对于 MOR,ZIF-8 衍生的 NCZ8 薄层有助于W原子经过渗碳作用生成 WC/W24O68 异质结(W24O68生成WC)。W24O68 上的氧空位可以吸引 H+,从而促进了钨青铜化合物的形成((HyWO3, (0<y<1));W24O68 和 HyWO3(0<y<1)之间的可逆反应有助于提高 MOR 活性和抗 CO 中毒性能;WC/W24O68 异质结加速了混合晶界处 ORR 的传质和电荷转移效率。
因为传统石化燃料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和多样化是清洁能源发展的趋势,这一发展速度比预期的要快得多。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较为理想的清洁型电能生成装置,其主要优点是高效和灵活。迄今为止,Pt 基催化剂被广泛用作 DMFC 中甲醇氧化反应(MOR,阳极)和氧气还原反应(ORR,阴极)的高活性催化剂。对于 MOR 而言,Pt 作为高活性的催化组分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然而,Pt 基催化剂仍然存在 Pt 负载量高、Pt 利用率低以及耐久性差等问题。因此,为了降低 Pt 负载量、提高 Pt 的有效利用率,有必要探索一种高效的 Pt 载体,使其对 MOR/ORR 过程具有较高的助催化活性和抗中毒(CO/甲醇渗透)能力。
据报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根据金属离子/中心和有机连接体的不同组合,可以生长为各种形态;MOF 本身已被作为一类有用的功能材料已被广泛研究。大量研究表明,MOF 中含有碳原子和分散良好的金属原子,是适用于制备电催化剂的理想前体;通过适当的热解, MOF 可以转化为装饰有活性金属物种和掺杂元素的导电碳材料。其中,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相对于其他 MOFs 材料具有更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被认为是制备电催化剂的理想前驱体之一。ZIFs 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形成碳负载的金属氧化物/碳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等以及无金属的氮掺杂碳材料,多种电催化活性组分的有机结合使其具有巨大发展的潜力。
制备的 (WC)/W24O68/NCZ8 首次作为 Pt 载体应用 MOR/ORR 过程中,由 ZIF-8 得到的 NCZ8 促进了 W24O68 中 W 原子渗碳形成 WC/W24O68 异质结;W24O68 与生成的 Hy(WO)3 (0<y<1) 之间的可逆反应增强了 MOR 活性;被 NCZ8 保护起来的 WC/W24O68 异质结促进了 ORR 在混合晶界处的电荷转移;同时,NCZ8 和 Pt 之间的协同效应增强了 MOR 和 ORR 性能。
合成路线如图1 所示,首先根据常规的方法制备出 ZIF-8,将其预碳化之后与一定量的钨酸铵水浴加热搅拌、烘干、控温碳化生成 (WC)/W24O68/NCZ8 材料,最后,用硼氢化钠还原法负载5.0wt.%的 Pt。所得样品的 XRD 如图2 所示,结果显示材料中含有 W28O64 (JCPDS 36-0103),WC(JCPDS 51-0939)和Pt (JCPDS 04-802) 的晶相。
▲图1. Description of preparation methods for (WC)/W24O68/NCZ8 and Pt-(WC)/W24O68/NCZ8.
▲图2. XRD patterns of the Pt-(WC)/W24O68/NCZ8-X (X = 700, 750, 800, 850 and 900).
由 SEM 和 TEM 图像(图3)可以看到,实验成功合成了多面体结构的 ZIF-8;随着碳化温度升高,Pt-(WC)/W24O68/NCZ8的形貌发生很大变化,由彼此连接的大颗粒逐渐生成微米级别的棒状材料,其形态改变可归因于随温度升高W24O68 沿(010)晶面发生的定向生长和Kirkendall效应造成的离子扩散和碳原子迁移(高温渗碳作用),最终生成由碳纳米层(NCZ8)包裹的混合晶相的 WC/W24O68 微型棒;其具有独特的表面特性,可以很好地促进 Pt 纳米粒子的均匀沉积。
▲图3. SEM images (inset, magnified view) of ZIF-8 (a) and TEM images of ZIF-8 (b) and Pt-(WC)/W24O68/NCZ8-X (X=700 (c), 750 (d), 800 (e), 850 (f) and 900 (g)); and high-resolution TEM images of Pt-WC/W24O68/NCZ8-850 (h); and the elemental mappings of Pt (i), C (j), N(k), O (l) and W (m) for Pt-WC/W24O68/NCZ8-850.
Pt-(WC)/W24O68/NCZ8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如图4 所示,Pt-(WC)/W24O68/NCZ8 在酸性体系下具有相当优异的 MOR 性能;其中,Pt-(WC)/W24O68/NCZ8-850 的 ORR 性能是最好的,其在 0.69V 时的质量比活性可以达到 2492.2mA•mg−1Pt,是商业 Pt/C (499.2mA•mg−1Pt,10.0wt.%) 的 4.99 倍;而且,Pt-(WC)/W24O68/NCZ8-850 的质量比活性远高于大多数报道的 MOR 催化剂。
▲图4. CV curves tested in 0.5 M H2SO4 + 0.5 M CH3OH
如图5 所示,Pt-(WC)/W24O68/NCZ8 和 Pt/C 催化剂在 O2 饱和的0.5M 的 H2SO4 溶液中均获得明显的 ORR 还原峰,表明它们都具有很好的 ORR 活性;且 Pt-(WC)/W24O68/NCZ8-850 催化剂的还原峰位置比 Pt/C 的还原峰位置更偏向于正电位方向,说明前者 ORR 活性更高;在自制的催化剂中,Pt-(WC)/W24O68/NCZ8-850 具有最正的还原峰位置,说明其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活性表面积。
▲图5. CV curves of Pt-(WC)/W24O68/NCZ8-X (X = 700, 750, 800, 850 and 900) and Pt/C
如图6 所示,在 MOR 过程中,W24O68 上的氧空位可以有力地吸引 H+,促进 Hy(WO)3 (0<y<1)的形成,从而增强 W24O68 的电荷嵌入能力;W24O68 和 Hy(WO)3 (0<y<1)之间的可逆反应有助于获得高效的电荷转移和 MOR 活性。同时,W24O68 表面丰富的氧空位可以促进催化剂反应界面上的吸附与传质。MOR 过程中发生的催化脱氢反应可产生质子(H+)和各种中间产物(如 Pt-CH3Oads, Pt-CH2Oads, Pt-CHOads 和 Pt-COads等);Pt-Oads 的氧气缓冲作用可将氢溢出中间产物氧化为 H2O 和 CO2,并进一步氧化Pt活性位点上的甲醇。
此外,在 ORR 过程中,由于微米棒的特殊表面性质,Pt 纳米粒子可以很好地分散在 (WC)/W24O68/NCZ8 的表面上,在催化过程中可以减少 Pt 的自聚集,并且可以有效地防止 Pt 活性位点丢失。WC 与 W24O68 的紧密结合可以形成 WC/W24O68 异质结,这极大地促进了 ORR 在混合晶界上的电荷转移。Pt 和氧空位缺陷之间的紧密接触有利于氧分子的快速还原。因此,当氧分子到达催化活性位点时,它们将快速与 H+ 和电子反应,并通过 4e− 途径生成 H2O,从而获得较高的 ORR 活性。
▲图6. Schematic diagram of MOR and ORR processes on Pt-(WC)/W24O68/NCZ8 catalysts.
综上,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路线用于合成具有大量氧空位的(WC)/W24O68/NCZ8 微米棒,这种材料可以很好地用作MOR/ORR助催化剂/Pt 载体。W24O68 棒上的氧空位可以有效地调节表面电子态,从而为 Pt 的附着提供稳定的锚定位和表面。另外,在 W24O68 中共存的三个价态 W(W4+,W 5+和W6+)有促进氢溢出而生成 Hy(WO)3(0<y<1))和氧气缓冲作用,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 CO 耐受性和 MOR 催化活性。由于 Pt 与载体之间的高强度物理和电子相互作用,Pt-WC/W24O68/NCZ8 对 ORR 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项研究为开发(WC)/W24O68/NCZ8 复合材料作为电化学能量转化的助催化剂/Pt 载体的可行性和前景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邹金龙,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环境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青年学者;长期从事环境电化学及废水资源化、环境功能纳米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8 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主持在研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课题 10 余项;已在 Environ. Sci. Technol., Appl. Catal. B: Environ., Chem. Mater., Biosens. Bioelectron., JMCA, Water Res.,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Chem. Eng. J, Carbon, J. Hazard Mater. 等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 63 篇,他引超过 1450 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 6 项;Adv. Mater., Appl. Catal. B: Environ., Small 等 10 多个 SCI 期刊审稿人,曾获 Elsevier 多个杂志 Outstanding Reviewer 荣誉;2017 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三等奖 1 项(第一)、2019 年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自然)二等奖 1 项(第二);现为《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黑龙江省环境应急专家(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专家(应急管理厅)、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专家库成员、环境(监测)司法鉴定人、中国化学会会员等。
-
甲基二苯基膦硫化物_Methyldiphenylphosphine sulfide_CAS:13639-74-2
2025-01-10
-
10β-(2′-萘氧基)双氢青蒿素_10β-(2′-naphthyloxy)dihydroartemisinin_CAS:255730-16-6
2025-01-10
-
1,3,5-三(叠氮甲基)苯_1,3,5 tris(azidomethyl)benzene_CAS:107864-71-1
2025-01-10
-
荧光素Cy系列衍生物_4,4′-((((disulfanediylbis(ethane-2,1-diyl))bis(azanediyl))bis(carbonyl))bis(2,3,3-trimethyl-3H-indole-1-ium-5,1-diyl))bis(butane-1-sulfonate)_CAS:2377989-91-6
2025-01-10
-
1,8-双((2-(二甲氨基)乙基)氨基)-3-甲基蒽-9,10-二酮_1,8-bis((2-(dimethylamino)ethyl)amino)-3-methylanthracene-9,10-dione_CAS:2225113-26-6
2025-01-10
-
恶唑黄_YO-PRO-1_CAS:152068-09-2
2025-01-10
-
对苯二甲酸双-N-(2-氧乙基)酰胺_bis-N-(2-oxoethyl)amide of terephthalic acid_CAS:18928-62-6
2025-01-10
-
4-((2-羟乙基)氨基甲酰基)苯甲酸_4-((2-hydroxyethyl)carbamoyl)benzoic acid_CAS:46418-71-7
2025-01-10
-
α-甲基葡萄糖甙_CAS:97-30-3
2024-12-02
-
康奈非尼_CAS:1269440-17-6
2024-11-28
-
4-胺-2,2,6,6-四甲基二苯哌酯_CAS:14691-88-4
2024-11-28
-
3-羟基牛奶树碱_3-hydroxyhispidin_CAS:1799964-66-1
2024-11-08
-
5-[双(2-氯乙基)氨基]苯-1,3-二羧酸_5-[bis(2-chloroethyl)amino]benzene-1,3-dicarboxylic acid_CAS:4638-46-4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