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DOI:10.1021/acscatal.9b05409
页岩气中乙烷(C2H6)含量高(>20vol%),C2H6 已成为生产 C2H4 的一种富有经济吸引力的原料。C2H6 氧化脱氢,不易控制氧化程度,副反应多使乙烯选择性低;C2H6非氧化脱氢转化率较低,其产物 C2H4 和 H2 需要分离。目前蒸汽裂解是 C2H6 脱氢的主要技术,全球占比约 99 %。通常情况下,C2H6 的蒸汽裂解转化率为 70 %,C2H4 的产率约为 50 %。然而,蒸汽裂化仍然面临着基本的挑战,包括热力学平衡、高温操作和高能耗等。
我们发展了在常压、700 ℃ 条件下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中 C2H6 电化学脱氢制 C2H4 的新过程。
如图1 所示,C2H6 在阳极直接电催化裂解为 C2H4 和 H+(C2H6→ C2H4 + 2H+ + 2e–),同时H+经电解质“抽取”至阴极形成H2(2H+ + 2e–→ H2);当阴极存在 CO2 与质子反应则生成CO(CO2 + 2H+ + 2e–→ CO + H2O),而且降低两个电极之间的过电位。这一新颖的电催化过程不仅实现了 C2H6 非氧化脱氢制C2H4,也实现了 CO2 还原与高值利用,具有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图1、质子传导型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实现乙烷非氧化脱氢制乙烯示意图。
通过对 Nb1.33(Ti0.8Mn0.2)0.67O4-δ(NTMO)掺杂并在表面原位铆合生长纳米 NixCu1-x 合金构筑金属-氧化物界面体系,以增强 C2H6 转化的电催化活性和抗积碳性能。如图2,XRD 图展现了还原前合成的 NixCu1-x-NTMO 粉末样品,表明在晶格中掺杂了 Ni/Cu 是均匀的,以及还原后 NixCu1-x 相的存在。金属纳米颗粒在氧化物上的锚固作用特别增强了稳定性和抗积碳性能。不同元素在原子尺度上合金化效应,也有利于催化活性和抗积碳的增强。NixCu1−x 合金从在相分解过程中晶格中析出高达 ~100%,而部分 Mn4+ 被还原为 Mn3 形成相应的氧空位,进而构筑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
▲图2、氧化态和还原态样品的XRD;Ni0.5Cu0.5-NTMO 的 SEM 和 HRTEM 图。
图3 显示了 C2H6 电化学脱氢的电化学性能与界面组成和负载电压的关系。较高的外部偏置电压促进了阳极 C2H6 电化学脱氢,而阴极 CO2 与 H+ 反应则生成 CO。Ni0.5Cu0.5-NTMO 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和抗积碳性能。Ni0.5Cu0.5-NTMO 阳极在常压、700℃ 和 0.8 V 环境下的 C2H4 选择性为 ~100%,C2H6 转化率为 75.2 %。理论计算表明 C2H6 在 NiCu /TiO2 界面脱氢的能垒是 0.91 eV 和 0.40 eV,这远远低于 Ni/TiO2 和 Cu/TiO2 界面结构的脱氢能垒。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促进脱氢过程,将进一步增强催化活性,而对于深度裂解积碳的能垒则较大,有助于提高抗积碳性能。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化学脱氢 C2H6 制 C2H4 的新过程,该方法具有较高的 C2H6 转化率和较高的 C2H4 选择性。通过构筑金属-氧化物界面增强催化性能和抗积碳性能。阳极 C2H6 的转化率提高到 75.2 %,C2H4 的选择性约为 100 %。该研究不仅为 C2H6 转化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电化学方法,而且为其他烷烃的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
甲基二苯基膦硫化物_Methyldiphenylphosphine sulfide_CAS:13639-74-2
2025-01-10
-
10β-(2′-萘氧基)双氢青蒿素_10β-(2′-naphthyloxy)dihydroartemisinin_CAS:255730-16-6
2025-01-10
-
1,3,5-三(叠氮甲基)苯_1,3,5 tris(azidomethyl)benzene_CAS:107864-71-1
2025-01-10
-
荧光素Cy系列衍生物_4,4′-((((disulfanediylbis(ethane-2,1-diyl))bis(azanediyl))bis(carbonyl))bis(2,3,3-trimethyl-3H-indole-1-ium-5,1-diyl))bis(butane-1-sulfonate)_CAS:2377989-91-6
2025-01-10
-
1,8-双((2-(二甲氨基)乙基)氨基)-3-甲基蒽-9,10-二酮_1,8-bis((2-(dimethylamino)ethyl)amino)-3-methylanthracene-9,10-dione_CAS:2225113-26-6
2025-01-10
-
恶唑黄_YO-PRO-1_CAS:152068-09-2
2025-01-10
-
对苯二甲酸双-N-(2-氧乙基)酰胺_bis-N-(2-oxoethyl)amide of terephthalic acid_CAS:18928-62-6
2025-01-10
-
4-((2-羟乙基)氨基甲酰基)苯甲酸_4-((2-hydroxyethyl)carbamoyl)benzoic acid_CAS:46418-71-7
2025-01-10
-
α-甲基葡萄糖甙_CAS:97-30-3
2024-12-02
-
康奈非尼_CAS:1269440-17-6
2024-11-28
-
4-胺-2,2,6,6-四甲基二苯哌酯_CAS:14691-88-4
2024-11-28
-
3-羟基牛奶树碱_3-hydroxyhispidin_CAS:1799964-66-1
2024-11-08
-
5-[双(2-氯乙基)氨基]苯-1,3-二羧酸_5-[bis(2-chloroethyl)amino]benzene-1,3-dicarboxylic acid_CAS:4638-46-4
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