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021-58952328
Anal. Chem. | 靶向酪氨酸/赖氨酸残基的新型交联剂2025-07-30

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题目为“Novel Urazole-Derived MS-Cleavable Cross-Linkers Targeting Tyrosine/Lysine Residues for Protein Structural Analysis”,通讯作者是来自吉林大学的魏忠林教授,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李明教授。魏忠林教授研究方向是生物偶联化学,李明教授则是专注于蛋白质质谱分析和化学交联技术的开发。在本文中,作者发展了一种靶向酪氨酸和赖氨酸的MS可切割交联剂,用于蛋白结构的解析。

1

化学交联质谱(XL-MS)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的一种技术。因为胺反应性的有效性以及赖氨酸在蛋白质和PPI界面中的高丰度,目前,赖氨酸交联剂是使用最广泛的试剂,而关键功能区酪氨酸(占3.2%)因反应活性低、位点深埋,长期缺乏有效捕获工具。因此,为了补充化学交联质谱的工具,在本文中作者开发了两种靶向酪氨酸和赖氨酸的MS可切割化学交联剂,用于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解析。

2

首先,作者设计了一种同型双功能交联剂SBT,该交联剂通过电化学氧化激活尿唑基团,进而与酪氨酸特异性结合。此外,交联剂中引入亚砜linker,以实现在质谱中的断裂;针对蛋白表面Tyr残基丰度较低的问题,作者将SBT其中一侧的尿唑换成NHS来靶向赖氨酸,得到异形交联剂SCT,提升了交联效率来得到更多的交联信息。

3

作者用含有酪氨酸的血管紧张素肽来对两种交联剂的活性进行检测,在二级谱图中确定了肽段中酪氨酸残基与交联剂的单端连接产物,而且交联剂的碎裂模式也和预期一致,分别生成烯硫醇和烯烃;然后通过延长反应时间,也检测到了血管紧张素肽之间的交联。

5

在肽段之后,作者还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抗PSMD 10多克隆抗体 、牛血清白蛋白(BSA)等蛋白中检测交联剂的活性。其中BSA的结构较为复杂,文中创新性地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联合应用,胃蛋白酶消化特别增强了对富含酪氨酸区域的检测,将有效交联鉴定提高了63%。

6

此外,作者还利用AlphaFold3.0生成了5个BSA的能量最小化模型,其中模型1与BSA的晶体结构信息差异最大,且与SBT、SCT的交联数据一致性最高,75%的交联位点与预测一致,而且远距离交联的数量也得到减少,因此作者得出BSA结构可能主要以模型I的存在于溶液中的结论。

总的来说,作者首次报道了靶向酪氨酸残基的MS可切割交联剂,增强了XL-MS分析破译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能力。

本文作者:YDH

责任编辑:TZS

DOI:10.1021/acs.analchem.5c01695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5c0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