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郑州大学的冷瑜婷博士及其团队开发了构建腈烷基化的4-吡咯啉-2-酮骨架的新方法,即铜(I)催化的1,5二烯与环丁酮肟酯的区域选择性串联环化反应(图1c)。

在最优条件下,作者对一系列1,5-二烯进行了底物扩展(图2),测试了在R1的芳基上带有不同取代基的1,5-二烯的活性,以50-90%的产率获得了所需的3a-3l。其中,苯环对位的卤素基团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3c-3f),邻位取代基被顺利地转化为目标产物3k-3l也表明空间位阻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不大。此外,含有双取代基团的底物(3m,3n)以及用萘环代替苯环(3o)的底物也能得到较好的反应结果。其次,当R2为一系列的烷基链/环,包括甲基、乙基、丙基等,可以参与该反应并以70-80%的产率(3p-3s)。但当取代基为苯基时,由于空间位阻(3t),反应的产率急剧下降。随后,用N-丙酰基和N-苄基保护的底物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3u,3v)。最后,当R4为苯基(3w)时,得到了所需的产物。但当以1x为底物时,未检测到相应的环化产物,这可能是由于二级碳自由基的稳定性低于三级碳自由基所致(3x)。



Panpan Wang, Dr. Yuting Leng, Prof. Yangjie Wu
European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DOI: 10.1002/ejoc.202201091